葉問 LOMO 模型 蔣友柏 隨手拍
前進高棉/M16步槍 穿著一襲乾淨的軍服,手持M-16步槍,緩緩的由c-130運輸機的後擋門走下來,這群新兵;年輕而無知,無奈地看著準備原機裝載回國的老兵們!一群不再能和他們吹噓作戰英勇故事的老兵。因為,他們全都躺在一具具的黑色屍袋中……。這,正是電影「前進高棉」的開場,沒有「醉臥沙場君莫笑」的勇氣,卻有「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淒涼。戰爭片中那種氣吞山河的豪情與英雄不死的氣宇,完全由殘酷的現實和一顆茫然的心所取代了。 美國人一直嘗試著去尋找一片真正屬於自己的文化風格,尤以電影事業為然。如早期約翰.韋恩主演的「越南大戰」,當時正是美國人全力介入中南半島戰事的60年代,這時期所拍攝的,依然全力去保留著美國人最崇拜的個人英雄色彩。 但幾年後,超強的美國仍然敗走越南。全國在一片輿論的檢討聲中,又使得電彰走向另一種戰爭的訴說方式,這時期的代表作就是「越戰獵鹿人」與「現代啟示錄」,是一種試著去表達參戰人員對現實的不滿與戰爭殘酷的逃避。不過,這終究不是美國電影所善於表達的,更因此抹殺了參於作戰那些年輕軍人的勇氣。 直到1980年,有關越戰的電影才真正將主題拉回現實之中,並且固定去描繪一位戰鬥人員的所見與所思,這種單一主題的觀點就是拍攝「前進高棉」的主要動機。再者,導演奧利佛.史東自己本人更曾經參與這場戰爭,劇中主角正是他本人的寫照─一位自願從軍的大學生。 「前進高棉」一片之中最值得嘉許的,除了戰爭的經營─阻絕與障礙配置之外,更時常令觀眾有置身濃密叢林之感,一種來自不預期的恐懼,攝影機部是如此帶著觀眾的眼睛,在一片片的樹影中去搜索、再搜索……正當眾人疲於行夜之際,越共開始了無情的伏擊。此刻,一種求生殺敵的潛能油然而生,在逃避與死亡中,人人做了選擇,有人開始挖洞躲避,但大多數的人開始全力射擊,但片中無能的排長卻不聽老兵的勸告,依舊要求後方砲兵開始射擊這一小塊爭戰之地,己方的砲彈輪番轟了下來,炸傷了自己人,也炸亂了陣腳,甚至連班長也因立場不同而自相殘殺。 美軍在越戰初期曾過份信賴M-16步槍,結果反而導致卡彈與無法上膛的故障,後來經過了改良,並且嚴格要求持有人必須勤加保養,如此一來才排除了過去那種對自己裝備不信任感,但在作戰狀態下,卻仍然有很多美國大兵寧願拿起越共的AK-47步槍,這或許是一種補償心理。 M-16突擊步槍是一種氣動式的單人操作武器,一次可裝20或30發5:56公厘子彈的彈匣,可行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火力強大,又因為槍身外部採用合成的塑料,所以重量比起傳統木質材料來得輕,一位訓練有素的射手在緊急情況下可行單手射擊。 AK-47型突擊步槍是由蘇聯所設計製造,其特點在於構造簡單而且粗糙耐用,雖然不如M-16那般精準,但是操作容易的特色卻非常適合一些沒有受過太多軍事訓練的人,算是一種實用導向的設計,往往在越戰中,很多手持M-16步槍且受過完整軍事訓練的美國大兵,就是喪生在這些由婦女小孩操作的AK-47槍口下。 本片對於戰鬥的場面處理得十分逼真,從遭遇、伏擊到最後那場慘烈的夜戰。十足呈現了越共慣於夜間行動的能力,美國大兵拚命利用掩體來操作一些武器或地雷,掩體之外就是越共的天下了,主角泰勒殺人殺紅了眼,瘋狂衝了出去,不但殺敵人,更回轉槍口和資深班長的惡勢力相抗……。 戰爭片之中很使人考慮到一些相關的小事,可是據老兵們的描述和軍方統計資料的顯示,輕兵器的故障率是每發射一百發就必須做一次故障排除!戰鬥人員使用輕兵器的擊殺率在越戰時是每發射一千五百發子彈才能殺死一名越共!當然電影僅是交代清楚期盼引人深思罷了。
3
留言列表